翻了翻他的朋友圈,他发了一张辞职信:
其实我们身边有着很多这样的人,不光是财务、会计,就连我这种曾经做过BI的,都觉得报表总是最让人头疼的工作:每天有着数不清的报表需求,经常盯着Excel就做了一整天,熬夜加班996是家常便饭,时间一长,健康和生活全部牺牲给了工作。
纵然如此,我们却仍然不敢跟加班妥协,重压之下很多人只能选择无奈离职。
一般公司的报表是这样的:
还有的会为了好看美观,拿Excel做一个:
Excel是挺不错的,数据透视表功能也很牛逼,但是有两个致命的缺点:
企业数据量越来越大,Excel在面临大数据的时候,根本响应不过来
Excel实现数据可视化报表功能也比较少,类型只有柱形图、气泡度图以及区域地图等,目前大数据领域常见的需求并不在可选范围内,可用的主题也是微软经典的几款,显得有一些“视觉疲劳”
其实这对于程序员来说,简直就是小case,分分钟给你搞定,java,还包括sql、excel的VBA等方式全都整起来,但是这种代码开发难度相对较大,对于IT来说比较适合,业务人员只能无穷无尽的地等待某天排到自己的需求。
那如果可以让业务人员自己做报表呢?还是可视化的那种!比如现在国内经常用的FineReport,专门用来解中国式的复杂报表,同时也搭建企业级的报表平台,统一公司的数据口径,消除数据孤岛,这种方式操作比较简单,适合业务、财务等报表人。
从架构上讲,finereport分为设计器和服务器:设计器就是我们进行报表开发设计的工具,包括前期的数据连接、数据源整合等准备工作,以及报表的制作与开发;服务器是用来搭建报表工程系统的,包括报表的部署与集成,以及系统中报表的调度、权限、查看等报表使用工作。
这两者中,可能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设计器如何帮助我们提高报表效率和质量,解决烦人的报表需求。这一点FineReport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,提供了三种报表制作模式:普通报表、聚合报表、决策报表。
比如说,针对于普通的格子式的报表,我们只需要在设计器中连接好我们的数据库,然后将数据以数据集的形式从库中取出,拖拽到设计器中的单元格上,设置好扩展方式后就完成了一份简单的格子报表。
此外这种模式还适用于分组报表、交叉报表、行式报表等,我试验过,熟练的话全程只需要五分钟,针对复杂一点的,20分钟也足够了。
聚合报表就是为了制作一些不规则大报表的,假如说你要制作的报表表头指标非常多,那我建议你不要使用Excel,否则光是合并单元格、对齐格线就能浪费你半天的时间。使用这个模式下的设计器,可以自由拼接聚合块,省去频繁合并拆分单元格的麻烦,操作上也需要拖拽即可。
最后你们肯定会问,手机端可以看报表吗?当然了,移动报表肯定是有的,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数据。
BI可视化
通过FineDataLink作为中间件,简道云数据下云本地化,原库用于提供业务负载,本地库搭配FineReport用于数据分析展示,解决了数据分析人员无法完全取到简道云数据的问题,在FineDataLink侧进行简单的配置,同步数据和附件,即可完成简道云数据的迁移。通过FineDataLink作为中间件,简道云数据下云本地化,原库用于提供业务负载,本地库搭配FineReport用于数据分析展示,解决了数据分析人员无法完全取到简道云数据的问题,在FineDataLink侧进行简单的配置,同步数据和附件,即可完成简道云数据的迁移。
整合了MES、ERP、SQS、APS、PLM等系统,建立了公司级别的数据仓库,统一数据源,统一数据分析出口。
FineDataLink和6节点的FineData相结合,自动把4个厂的MES、ERP、WMS、PLM等业务系统,通过数据库logminer、消息等进行实时采集同步;通过对ODS层的数据加工作转换进行分层建设,完成分布式数仓的搭建,10分钟内即可完成从业务库,到ODS的ELT的整个数据链条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