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其实,如果以另一种眼光看,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报表吗?只不过配了不同的颜色,但是核心是不变的,总不能换个衣服就不认识了吧。
说到报表,很多人头疼,做好了又改,到头来竟然还和我说数据不对,这真的挺让人无语的,导致很多工程师天天都是拉数据,处理未完的数据需求,天天在SQL、Excel中度过。
而且,不是所有公司都和阿里腾讯一样,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仓库都很厉害,所以取数效率自然就很低。
那怎么解决取数效率低的问题?我觉得不能把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看,报表和数据系统:数据库、数据仓库、数据平台,都是一起的,得从这几个方面来看:
报表取数有什么问题
报表应该为谁服务?
数据报表应该怎么设计?
如何对报表进行管理?
其实随便挑出一个问题,都可以写一个好几千字的小作文了。
而中层和基层人员,更需要知道报表是怎么做的,数据是如何来的,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数据布局呈现。
我把报表放在了看数据这一分类,但实际上,它也能挖掘数据的价值,不仅仅是填报和查询那么简单。
可以不断问以下几个问题,从而可以帮助更好的把数据报表设计好:
报表解决的问题:数据口径不统一?使用对象不明确?数据产生的价值提高?
报表的使用时间:偶尔查询还是经常需要?数据实时性的要求大不大?
报表的内容:要规划好
我再说一下,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做报表。
一个不稳定的业务, 或者频率很低的需求,根本没有必要去开发,因为变化太快了,投入产出比不高。
最近加班文化好像被提到了很多次,每天8点下班感觉已经是常态了?那肯定是没找对方法。
我把做报表的顺序分为金字塔:采、看、想、做。
前3点在上面都说过了,就是一些前期的规划和数据洞察,可是规划做的再好,到头来,做的不好也是白搭,所以报表的实施的部分,也是很重要的。
怎么实施?我觉得现有企业的做法都是错的,大谈什么架构方法论,简直就是胡扯,根本没有那么复杂。
一个报表工具就能解决的事情,你去扯别的?先把什么高大上的数字化PPT停下,做实事情,然后再把Excel换掉,剩下的交给低代码的FineReport,问题就能迎刃而解。
什么是FineReport?这是企业做数字化转型、精细化运营的利器,在对接各种数据库、数据填报和查询、可视化方面做的可以说是很出色了,总得来说,一个报表该有的功能都能有了,下面是它的功能架构图。
上面说到取数困难,整个取数的流程是将 SQL 语句传给数据库,数据库执行,将数据返回给报表设计器。
那我们不能改变数据库的性能,只需要优化SQL不就好了?所以FineReport里内置了很多的SQL优化技巧:如SQL编辑可视化之类的,能够大大减少取到的报表服务器的记录数,加快取数和报表运算的速度。
不要以为SQL难,真的,难度还不如Excel透视表和函数之类的。
当你数据分散的时候
数据孤岛这种问题,我就不再提了,你找10个企业的CEO,8个可能都会这么觉得,管理不好数据,怎么应用?报表东一张西一张,谁也没办法。
FineReport的数据连接功能,就可以直接把各种数据库的数据放到一起分析,原来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5张表,你一起给老板看,老板也云里雾里。
现在全都在一起,分析起来也不是难事了。
当你需要可视化的时候
你向老板证明价值的时候到了!这成果不得多拿一点奖励?
开个玩笑。
还是从数据的层面来说,很多数据指标都在一张图上,无论是基层人员,还是中层,又或者是管理层,都应该自己要关注什么指标,可视化大屏可谓是必备。
以上的这些都是由FineReport所做。
通过FineDataLink作为中间件,简道云数据下云本地化,原库用于提供业务负载,本地库搭配FineReport用于数据分析展示,解决了数据分析人员无法完全取到简道云数据的问题,在FineDataLink侧进行简单的配置,同步数据和附件,即可完成简道云数据的迁移。通过FineDataLink作为中间件,简道云数据下云本地化,原库用于提供业务负载,本地库搭配FineReport用于数据分析展示,解决了数据分析人员无法完全取到简道云数据的问题,在FineDataLink侧进行简单的配置,同步数据和附件,即可完成简道云数据的迁移。
整合了MES、ERP、SQS、APS、PLM等系统,建立了公司级别的数据仓库,统一数据源,统一数据分析出口。
FineDataLink和6节点的FineData相结合,自动把4个厂的MES、ERP、WMS、PLM等业务系统,通过数据库logminer、消息等进行实时采集同步;通过对ODS层的数据加工作转换进行分层建设,完成分布式数仓的搭建,10分钟内即可完成从业务库,到ODS的ELT的整个数据链条处理。